撰文|远志
编辑|牧羊
排版|冯琦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道德经·持而盈之章第九》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知进而不知退,就有可能陷入穷途末路;知成而不知败,就有可能导致满盘皆失。
明天,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节气——芒种(zhǒng)。
通解
阳气升腾的最后15天
芒种,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当我们来到一年的芒种这个节气的时候,那些种子壳上长有细针的谷物已经成熟了,之所以这里读(zhǒng),是因为这个节气本来的意思就是说这个时候麦子的种子开芒花了,说的是有芒之种,因此叫芒种。
对于农民来说,在这个时候基本上都忙着收割这些有芒的麦类谷物,而同时也会及时抢种小米、黄米这些夏播作物,因此,现在人会把这个节气称为“忙种”。
而随着芒种节气的到来,也标志着我们进入了新的一个地支月份——午月。
午,南方离火之正位。《说文解字》中说“午,啎也。五月,陰气午逆陽。冒地而出。
小满时分,阳气从五爻生发到五爻半,而到了芒种,阳气的生发将踏上一年最后的征程,十五天后六阳将全部升起,到夏至的时刻,阳气最终达到鼎盛。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午月的下半月就将正式拉开由盛转衰的序幕,这就是为什么说午表示的是阴气“忤逆”阳的意思了。
如果说小满时分小得盈满,有所成就,沾沾自喜,引以为豪,夸夸其谈,那么,芒种时分就真的需要我们低下头、虚下心,不自恃所处的地位、所取得的成就、所拥有的财富,而要懂得如何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如何保持住之前经过努力所获得的劳动果实,如何保存有生力量……
三侯
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是如何芒种这个阳气生发到了尾声阶段的节气呢?
芒种初候:螳螂生
初候,螳螂生。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能捕蝉而食故又名杀虫。曰天马言其飞捷如马也,曰斧虫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随其地而称之。深秋生子于林木闲,一壳百子,至此时,则破壳而出,药中桑螵蛸是也。
在芒种时节,天地间阳气即将生发到达极点,而紧随其后的便是由盛转衰,由阳转阴,螳螂这种昆虫感知到了这种变化便应运而生了。
有的地方因为螳螂可以捕食蝉类,所以会称其为杀虫,而有地方由于螳螂飞翔敏捷、迅速的样子好似奔跑的骏马,因此又管它叫飞马,还有的地方说螳螂前腿就好像两柄大斧子,所以又会叫它斧虫。
而螳螂通常是在每年的深秋时分在树木林间产卵,它们会把卵产在一个甲壳中,每个甲壳里有上百个卵,而在下一年的芒种这个节气到来之时,新生螳螂便会破壳而出。而中药有一味叫桑螵蛸,就是螳螂在桑树间产卵所结的甲壳。
月令的每一候总是包罗万象,意味深长。
就拿这个看似非常简单的“螳螂生”来说,在我最开始研究月令的时候,总是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南方离火,所以用鸟雀来表达这个节气的不同阶段是可以和南方朱雀的鸟类形象相联系的,这在芒种后面两个候中是有所体现的……然而为何古人会拿这么一个昆虫(当然螳螂还是会飞的),来开启“相见乎离”的午月呢?
首先,螳螂是以那对刀斧一样的前足而著称,而刀斧之物五行属金,五行中金往往代表着收敛、杀伐,加之螳螂又被称为“杀虫”,因此,螳螂携带着五行中金的特质。
在刚刚过去的小满中,五行中金的力量悄然诞生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金在巳月得以长生的说法。
而细心的您可能会发现,金气的萌生其实是发生在巳月的后半段,也就是火气越来越旺的时候,然而,在五行生克的循环中,火对金会形成克制,会使金销镕,那为什么偏偏金会在火气渐盛的时令中诞生呢?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五行中唯有金是诞生在受克制的地方,而金的诞生就好似要在烈火中永生的感觉,需要不断的锤炼,才能铸成利器。螳螂此时降生,好像就是在说金生的摇篮似乎并不应仅限于巳月的后半段,而午月的前几天,似乎是金生状态的一种延续。
因此,螳螂生,传达出来的第一个意含,就是历练,现在到了一个经历考验的时候了,这个考验不是为了成功而披荆斩棘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而更像是成功之后你是否能经得起各种诱惑,更像是对自我意志和初心的一番考量。
其次,在阴阳的范畴内,阳往往代表着光明,温暖,快乐和生长,而阴则意味着黯淡、寒冷、沮丧和收敛。
文中指明了螳螂是“感一阴之气而生”,而这个一阴之气似乎又可以有两种理解:
一方面,尽管目前还处于阳气生发的过程,但阳气的生发已经渐近尾声,随之而来的就是阳气的消退,阴气的渐长,螳螂未卜先知,能够体察到未来即将发生的这种变化,因此感这即将生发的“一阴之气”而生;
另一方面,时值午月,南方离火兴盛,而“离中虚,坎中满”,火有着刚猛炽热的外表,但有着空虚和阴柔的内心,因此,螳螂所感的这个一阴之气,从某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感受到的是离火内在的这个阴气。
所以,螳螂生第二要告诉我们,尽管外表光鲜亮丽,而内在是否危及四伏呢?我们之前的成功或者所取得的成就,是否就是无懈可击的呢?我们正在处理的看似胜券在握的事情,是否哪里还存在着不安因素呢?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古人为何要以“螳螂生”作为芒种时节的第一候。
在文章的开始,我们谈到,芒种是阳气生发的最后阶段,经历了芒种的十五天后,阳气将达到顶点,而我们从小满开始便谈到了“亢龙有悔”,让大家在这个时候要懂得如何以退为进,阳刚太过可能会导致物极必反、事与愿违。而关于螳螂的一个典故正是这个时节完美的体现。
“齐庄公出猎,有螳蜋举足将抟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御曰:“此螳蜋也。其为虫、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庄公曰:“以为人,必为天下勇士矣。”于是回车避之。而勇士归之。“(出自《韩诗外传》)
螳臂当车,正所谓“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这就是此时阳气仍在奋勇向前义无反顾地样子,殊不知已经陷入了穷途末路。
如果庄公驾车直接压过,那螳螂必将粉身碎骨,然而庄公的做法却是回避,躲让,占得强势而不恃,并且主动示弱,结果换来的是众望所归。
虽说出生牛犊不怕虎,但现实永远都是残酷的,不怕虎的牛犊最后都成了老虎的盘中餐。
如果您最近刚刚得到了晋升,千万不能得意忘形,为所欲为;对于刚刚有些进展的事情,则适合潜心耕耘,细心培育,用不着什么事情都弄得尽人皆知;对于胜负已分、大局已定的事情更不能赶尽杀绝,恰恰相反,化干戈为玉帛,主动求同存异,或许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就是芒种初候,螳螂生,盛极必衰,知进也要知退。
芒种二候:鵙始鸣
二候,鵙始鸣。鵙,百劳也,《本草》作博劳,朱子《孟》注曰博劳,恶声之鸟,盖枭类也。曹子建《恶鸟论》,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称浊温,故《埤雅禽经》注云伯劳不能翺翔,直飞而已。《毛诗》曰七月鸣鵙,盖周七月夏五月也。
芒种第二候,伯劳鸟开始鸣叫了。
古人认为叫声悦耳、性情温顺的鸟雀属阳,而叫声丑恶、猎杀性较强的鸟雀属阴,因此,黄鹂,布谷、戴胜、画眉这样的鸟类都是属阳的,而鹰、隼、枭、伯劳这样的鸟类都是属阴的。
芒种过后天道由阳而向阴,我们经历了春生以及正在经历的夏长,而随着由阳向阴的转变,我们可以展望秋天的收敛以及冬日的纳藏。
鵙,百劳也。
一方面也如螳螂般感阴气而发声;而另一方面,就是对一年下半程的一个展望。《说文解字》中有,百,白也。而秋天色白。冬天五行中对应水,八卦中坎为水,为劳卦。
所以,这个百劳鸣实际上是投射着对秋冬的展望。
因此,芒种二候,是告诉我们不仅现在需要知进知退,还要知道如何退,往哪里退。这个时候是需要对下半年甚至对来年进行计划和打算的时候了。
虽说,天道即将转阴,我们需要以更为收敛,更为保守、更为谦逊、更为顺从的方式待人接物,但保存的实力为的是再展宏图,如何把这个实力保存好,就需要此时的合理规划。
这就使芒种二候鵙始鸣,现在已经到了筹划如何“深挖洞、广积粮”的时刻了。
芒种三候:反舌无声
芒种三候,反舌无声。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特《注疏》以为蝦䗫,盖蛙属之舌尖向内,故名之。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时正鸣,不知,失考也。《易·通卦验》亦名为蝦䗫无声,若以五月正鸣,殊不知初旬见形,後形亦藏矣。
这里是说:芒种最后的几天,我们逐渐听不到反舌鸟的悦耳的鸣叫了。
由于反舌鸟的舌头非常灵活,能够模仿各种鸟的声音,因此又被称为“百舌鸟”。《注疏》及《易纬·通卦验》以为反舌是蛤蟆,因为青蛙类的动物舌尖是朝后的,但其实蛤蟆这个时候其实还会鸣叫。
对于这一候其实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
首先,反舌属于性情温顺,叫声明快的鸟类,属阳,而感受到阳气将尽,因此在此时收生;
其次,从一候的螳螂产卵一壳百子,到二候的百劳鸟,再到这里的百舌鸟,都直接、间接地谈到了“百”这个字,而这里其实或许是要传达出一种纷繁众多的样子。
芒种末候五天之后,就将迎来夏至,那将是南方离火的正位,正所谓“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尽管芒种时分,百花将谢,花神将逐渐离我们远去。但我们不能否认夏天离火让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第三,《说卦》中有“兑为口舌”,而后天八卦与兑向反、相对的为震卦,震为木,因此,反舌也隐含着东方木的意含,而反舌无声便反映了东方木气至于午而死的意思。
这就是芒种第三候,反舌无声。我们在此时,似乎并不适合从新开展一项全新的事情,而更重要的是如何把那些我们所创造的画上圆满的句号。
过了芒种花就谢了
这个春天
你去看花了吗?

新月作者
远志
中国古典占星师,易学文化、中国古代天文史、中国古代历法研究学者;伦敦占星学院受邀讲师,致力于中国古籍中的天文学和占星学梳理;NCGR(国家地球宇宙研究学会)中国分会主席,受邀于2019年参加NCGR国际占星会议演讲。
月令专题:
《月令》之谷雨 | 谷神驾到,雨神降临,种下希望的太阳,为的是收获光明
《月令》之立夏 | 小人失势、君子上台:做下这个“决断”,美好的事情终会相见
《月令》之小满 | 走上人生巅峰?这个阳气渐满的时候,更要「以退为进」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版权归“新月占星”(伦敦占星学院大中华区独家合作伙伴)所有,如需转载请在评论区留言
四时物候与观物取象
这才是中国文化的智慧啊!
智慧的秘密
天上的星星早就说尽了
中国古典占星二十八星宿
中国文化真正的根
等你探索
了解更多详情
欢迎添加新月客服小云微信
微信号:newmoonserve
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投稿及译者应征
欢迎点击“投稿”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