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 | “灵性出柜”的时代,占星是科学吗?

发布时间:2017/3/5 18:39:21  浏览次数:1668

1.png

640.jpg


当前是一个“灵性出柜”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朋友成为了占星师、占卜师、疗愈师甚至灵媒。“出柜”后,吸引来有求于你的客户的同时,也会吸引来越来越多的质疑。

 

比如2016年12月份在《圆桌派》第19集中,窦文涛就请来“已占星出柜”的前凤凰卫视主编“曹判答”来探讨星座话题。其中,有一个相信是众多占星师被无数次挑战的问题:“占星科学吗?”


窦文涛把这样的质问说得更加明白了一些:“桌面上讲,星座完全不科学,已经被各种科学实验所证伪(比如各类双盲实验),并且用科学的观点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受其影响(巴纳姆效应)”。

 

面对这样的挑战,占星师通常都有三类回应,第一类是拿出很多案例旁征博引证明占星其实是科学的,以此正面迎击挑战。这容易演变为撕逼大会,最后大家已经不是在讨论命题本身,而是在确认自己比对方聪明、知道的更多或者更加理智,最终不欢而散。


第二类是选择不回应,反正我就是说得准,你管我是科学还是迷信,你爱信不信。这容易把场面推向尴尬的沉默,对方被噎得说不出话来,悻悻而归。


曹判答巧妙地选择了第三种,不偏不倚,不即不离:“它不能完全称之为科学,它还没有发展到我们现在称之为的自然科学。科学有铁一般的定律,能够验证所有的事实。但还有另一个观点,星座还没有发展完善到像物理、化学这样完善的地步,你就把它否定掉。我觉得可能我们现在正在某一个历史进程当中,在完善这个学科的某一个分支。”

 

与其选择第三种暧昧状态,我们不如就明确:占!星!不!属!于!科!学!


640 (1).jpg


承认占星不属于科学,这也许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回应。明智的原因有三点:


体系的不兼容


科学的体系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非常完善。然而,占星的立场却有一部分与科学的实证结果完全相反。比如,占星学会强调共时性,也就是“万事万物的巧合是有意义的”,但科学的结论极其反对这样的观点,科学认为“所谓的巧合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的体现,其本身是无意义的”。如果科学接受了占星学,那么需要重新修改科学的底层基石,这对于科学本身是一场灾难。所以,并不是科学家不愿意接受占星学,而是科学的体系容不下占星学。


与科学的互斥,同样也发生在别的学科,比如易学、佛学。南怀瑾老先生曾经大声疾呼,“易经怎么不是科学?”并且罗列了很多证据,但是这样的呐喊在科学界看来是徒劳的。中科院的朱时清院士也试图把佛学与科学做融合,据说结果被科学界定义为伪科学。话又说回来,易学和佛学与科学的不兼容,并没有影响到它们的学科地位。占星也不需要与科学攀关系来确立自身。


方法论的冲突


科学所采用的是实证方法+同行评议。简单来说就是你的理论需要用事实来呈现,而且不单是你的事实,还需要业界同行用你所说的方法得到完全相同的结果,这是为了保证理论在某一范围内的绝对准确。比如,行为心理学是通过观察人类的行为,来查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以此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行为是可观测的,也可验证,保证了其理论和结果可显化。而占星学是几乎不可能采用此种方法来验证有效性的,因为占星学的很多结论并不一定能够显化让每一个人来观察。比如,人本主义占星学是研究人类潜力和意识的,但潜力和意识怎么显化呢?人的想法可没法观测。如果占星学要用科学的实证方法做为方法论,那么可能会发生这样的场景:一个占星师宣称“狮子座的人通常很爱表现”,科学家跳起来质疑:“你错了,我就是狮子座,我一点不爱表现,你怎么解释?”占星师解释:“也许你有一颗爱表现的心”,科学家:“那请你用事实证明”。


目的地的不同


科学的目的是无限逼近真理,但科学不试图回答关于宇宙的“终极”问题,比如:人生是什么。科学家会质疑所有的自称为终极问题给出绝对答案的人、理论或观念体系,一个原因是科学家认为终极问题是无法回答的。但占星学会试图回答,比如进化占星学会认为:人生就是轮回,你是为了解决你的前世议题而来到今世的,于是你有了今生的这张出生星图。


既然如此不同,为何有这么多人还会发出“占星到底科不科学”这样的疑问呢?我的理解是:因为大家觉得“科学”等同于“值得相信”。一门学科是否值得信任,“是否属于科学”似乎成为了唯一的标准,这有点像“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

 

640.webp.jpg


所以,我们其实需要回答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占星学可信吗?”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来审视一段关于占星和科学间的古老故事:

微信截图_20190328204442.png

以上来自占星学家的说法从我们这个时代来看,已经近乎疯狂,在蒙昧的时代才能被取信。可在17世纪,这些看起来颇有关联的神秘主义却让大众连连点头,这种气氛一直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在回顾那个时代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个学科践踏或藐视另一个“新兴”学科的态度,是非常傲慢和独断的。而这种态度,难道不存在于今天科学面对其他学科的态度中吗?今日科学至上的态度不过是历史的变向重演,学科之间的“歧视”不过是“冤冤相报”的业力轮转

 

然而是一种什么样的驱力使得历史的车轮向前转动了呢?——那就是即使冒天下之大不韪也通过坚持的探索和实践为人类带来福祉和前进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科学家的专属,它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在17世纪的科学萌芽期,科学家所展现出的追求真理、探索和实践的精神,也许也将会在21世纪的几位占星家身上彰显。那时是否还需要再不断回答“占星科学吗”的问题呢?也许那时候人们会意识到,科学不是人类贡献的代名词,我们只需要考虑自己的学科在什么层面、以什么形式为人类带来贡献。So,如果想要不断拷问,无论什么学科,不如不断拷问自己就好。作为一个占星师,也只需拷问自己,你是否真的能把自己交托给占星,交托给宇宙。

 

原型占星学家理查德·塔纳斯说:占星学的视角赋予我们对宇宙的基本信任,或许我们可以藉此成为广大人类社会中星星之火,以我们的临在治愈世界,为我们时代的启蒙转化尽一分力。

 微信截图_20190328204516.png

微信截图_20190328204522.png